霞浦特色熱門小吃(二)
14
省級非遺 · 霞浦畬族烏米飯
2011年12月,閩東畬族烏飯制作技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說,烏米飯是誕生于唐朝的傳統食品,20世紀末,經寧德市畬族烏米飯加工坊開發,現已成為福建九地市和浙南等地設宴的佳肴。在閩東的畬族聚居地,當地畬族人在清明時會用“烏米飯”祭祀,并饋贈給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漢族人也受到影響,清明必食“烏米飯”。
做法:浸泡糯米,這道程序很重要,要嚴格按照比例搭配。浸泡好的糯米要放入80度的湯汁中,浸泡上半天,白花花的糯米變成紫黑色,然后將糯米撈出放在木桶里蒸熟。蒸得好的烏米飯有四大特點,黑、亮、精、香,噴香誘人。
15
《消費主張》· 霞浦曲確
央視網《消費主張》與2020年1月16日播出的“霞浦特色甜點‘曲確’甜香酥脆不粘牙!你想來嘗嘗嗎?”,講述了名小吃曲卻的制作工藝。
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成千上萬,但您聽說過用咀嚼聲命名的小吃嗎?在福建省霞浦縣鹽田畬族鄉就有這么一種獨特的小吃甜點,因為吃起來酥脆,嚼著有“KiK0”之音而得名“曲確”。在當地不僅人人愛吃,而且還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必備和饋贈親友的小吃禮品 。
“曲確”因為炒制工藝傳統、火候難于掌握,即將失傳,目前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做法:“曲確”由麥芽糖、白砂糖、花生攪拌炒制而成,酥脆可口、甜而不膩。
原材料的優質與否,直接關系到“曲確”的最終口感,而制作中多種糖的熬制,則是讓糖脫胎換骨的獨特技法。極高的溫度讓糖里的水分快速蒸發,讓糖的粘合度、甜度都得到極大的提升,不斷地攪拌讓食材中單糖與多糖快速混合溶解,讓“曲確”的口感變得更加甜糯。炒制中加入的花生仁,既提升了糖的甜度,又讓“曲確”甜而不膩。
16
三沙經典 · 霞浦油炸薄餅卷
油炸薄餅卷是閩東三沙獨有的風味小吃,逢年過節桌上必吃的一道菜。它價廉物美,雖然上不了大宴席,但很為大眾所喜歡。
這是三沙一種很大眾化的小吃,以酥酥脆脆的口感和豐富美味的內餡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在街頭巷尾油炸攤點都可以買到。
做法:油炸薄餅卷制作比較簡單,要用米粉和一些豆芽菜、韭菜、蔥等配料用豬油熱鍋快炒,然后用面粉制成薄餅包卷成一筒一筒。包完后再把薄餅卷粘滾上一層濕面粉,放入油鍋中炸之。炸完后外表呈金黃色時撈起,放入漏勺中瀝去油,稍涼后就可食之,外皮香酥爽口,炒熱的豆芽菜又質地松軟,鮮潤帶葷,更有味道。
17
福建經典 · 霞浦鍋邊糊
鍋邊糊,又稱鼎邊糊、鼎邊垂,福建省特色著名佳點,風味小吃。鍋邊糊,一般與海蠣餅、蝦酥、芋粿、油條、生煎包等配食,為地方早點佳品。
鍋邊糊雖然不是三沙獨有,卻是深受三沙人青睞的一種小吃。很早以前的三沙只有為數極少的小吃店,而鍋邊糊店就是其中之一,時間一長,三沙鍋邊糊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它的特色就在于湯料中的鮮蝦選的是澳口網糟船剛從定置網中撈回的,有的蝦在下鍋前還活蹦亂跳,用這樣的蝦煮出的鍋邊糊自然就特別地清甜、爽口。
做法:將鍋邊倒上一層薄薄的米漿,烙干之后,再配上蜆子汁、蔥、蝦皮等海鮮制作而成,就著蠣餅、芋粿一起吃。
18
《消費主張》· 霞浦土筍凍
央視網《消費主張》與2021年8月30日播出的“2021中國夜市全攻略:福建霞浦”中講述了土筍凍吃法的片段。
關于“土筍凍”最早的書面記載,是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閩小記》,書中提到:“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于海濱,形類蚯蚓,終不識作何狀?!庇捎谕凉S膠質豐富,水煮后會凝固成凍,所以福建人,常將土筍制成土筍凍食用。
做法:“土筍凍”制法簡單,將海邊挖來的土筍放在清水中,使其吐清泥沙,再放到案板上,開膛破肚,去內臟后清洗干凈。而后放入清水熬煮,燒開后即可關火,此時湯汁里已有了膠質層,只需要將其裝進小酒盞內,放入冰箱冷卻,即制成了。
19
《早餐中國》· 霞浦三沙粿籽
三沙粿籽是與閩南糊一同出現在《早餐中國》第一季第25集里的美食。它是一種近似“閩南糊”但比“閩南糊”更“水”,更大眾化的佳肴,就是三沙粿籽,可以說,它是正宗的三沙風味小食。三沙粿仔以其集山珍海味于一碗之中的特點,既可充饑又可品嘗,老少皆宜,深受人們的喜愛。
近來三沙街面上出現了專門煮三沙粿籽的店鋪,生意興隆。有些游客食之,評論說:“看起來一粒粒黑不起眼,但吃起來卻香噴噴、滑溜溜,余味無窮”。
圖源丨寧大大
做法:先將炒熟(或油煎)的花生去膜,將芹菜、香菇、筍干、蔥等切成碎塊,合為一鍋煮熟后盛進盆中。待湯料冷卻后,把三沙出產的精白地瓜粉研成粉末,放進湯盆中與上述佐料攪拌成糊狀。然后,鍋中開始燒油湯,待油湯滾沸后,就用湯匙把盆中的糊狀原料一粒一粒均勻地舀進滾湯中,原料在滾鍋中迅速硬結,形成米果狀,“三沙粿仔”因此得名。
20
霞浦光餅 & 炮殼餅
光餅是霞浦普通且常見的小吃。它的原料僅為面粉、堿面、鹽巴,另加一點芝麻,形狀如銀元般大。與抹了油加了調料的北京麻醬燒餅、江蘇黃橋燒餅等相比,既無檔次,又沒味道。不過,不可小覷,在外的霞浦人都很想吃到這樣的光餅。
而炮殼餅,雖形似光餅,但有別于光餅的做工與取材。其餅面遍撒芝麻,內部則用紅糖做餡??谖断闼痔鹈?,外殼雖硬但別有一番滋味,深受小伙伴們的青睞。
做法:制作光餅不需要多高檔的炊具,一口一米左右的大缸(黃泥質地),一片鐵板,一爐炭火,一個棕刷,一把火鉗就可。光餅制作原料只用小麥磨成面粉,然后備點酵母、鹽或糖就行。
頭一天把面揉好,適量放點酵母,讓它發酵一晚,第二天一早生一爐炭火置于大缸里面,然后把面團揉好,切成一個個大小勻稱的劑子,然后用特制搟面杖大的一頭搟成大小適中的面餅,最后用小的一頭往面餅中間戳成一個小孔。等缸的溫度被爐火烤到合適的溫度,就可以貼餅了,把面胚貼在缸壁的時候,先要用鐵片隔斷缸底的爐子。然后用刷子沾點清水刷一下烤燙的爐壁,然后再把面胚貼上去,大約五分鐘光景,香噴噴的光餅就出爐了。
21
《了不起的村落》· 霞浦面茶糕
繼《了不起的匠人》之后,知了青年團隊接著打造了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霞浦面茶糕出現在第6集美食篇“有200多年歷史的面茶糕,你會做嗎”。
霞浦茶糕,以歷史悠久、選料考究、味道鮮美著稱,具有松香鮮三大特色,在福建小有名氣。面茶糕的原料并無茶葉,而以“茶”為名,則是面茶糕作為代茶的糕點。
面茶糕舊時被人們作為禮品互贈,小時候,沒有零食吃,別人送的面茶糕便成了孩提時難忘的美味,只有那個時候才能一嘗面茶糕的滋味。
做法:面茶糕制作技藝源于18世紀初,采用蔥油、小麥粉、糯米粉、砂糖、白砂糖粉、芝麻粉、花生仁粉、紅茶水等等十一種香料,并經過炒、拌、篩等多道工序,并經過入模、撳平、壓實、切塊、最后靜置凝固、包裝即成。其成品茶香味甜、細膩柔軟、甜咸適度、香甜筋道、入口即化、不粘牙,不噎食。用紅白相間的油紙包著的糕點,四四方方,口感獨特。
22
山野寶藏 · 霞浦鼠曲糍
鼠粬餅選料健康,制作講究,以其酥皮外黃里暄,酥軟油潤,熱食不膩,涼吃不散口,且味道香美而聞名,是福建閩東壽寧、霞浦、柘榮等地的特色小吃之一,霞浦人也稱它為“秋菊糍”,深受當地人喜愛。
從康熙年間流傳,已有幾百年歷史。采用純天然野生鼠粬草為原料,按歷代相傳的手工工藝精制而成,制作衛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不使用任何防腐劑和色素,老少皆宜,吃前香氣撲鼻,吃后口齒留香。
做法:將鮮嫩的鼠曲草用開水焯一遍,撈起擰干,再剁成細末,混合著蒸熟的粳米放到石臼里面捶打,接著揉成小團,放到糍粑模里面印成一塊塊圓形的糍粑。吃時可蒸熱或在鍋中用油煎炸,入口都很美味。
23
消暑佳品 · 霞浦冰糕
霞浦冰糕是一種糕凍狀小吃,主要用到的原料有地瓜粉、水、薄荷冰與白糖,以及一些芝麻、葡萄干等點綴搭配的食材。
霞浦冰糕入口先是冰冰涼涼,接著能感受到糖分揮發出的香甜,又甜又冰的口感讓夏季的燥熱都減輕了許多。
做法:將地瓜粉加水攪拌,加入薄荷冰和糖,在鍋里加熱形成半透明的糊狀物,起泡后,可以離開鍋內,灑上一些葡萄干、核桃等干果冷卻,放冰箱冷藏半小時左右即可。
24
《消費主張》· 霞浦年糕
霞浦紅糖年糕出現在財經頻道的《消費主張》第20200116期——“家鄉的年味:福建霞浦”。霞浦人在過年時總要置辦些年糕來,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擺上一塊,圖個“好意頭”。吃年糕,有“年年(粘粘)高(糕)” 年年高升的意思,也是過年走親戚送禮的必備手禮之一。
霞浦年糕有紅糖和白糖兩種,主要由花生米、芝麻、瓜糖、糖糕粉組成,入口香甜、綿軟細膩。通常會制作非常大的一塊瓜分食用,也是民間辦喜事時饋贈的食物。
做法:蒸年糕需提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然后磨漿,濾漿沉淀粉,粉稍微晾曬;紅糖板熬成汁,把糖汁加入糯米粉,直到揉出牛眼;蒸床底下交叉鋪上洗凈的山姜葉,慢慢倒入揉好的糯米團,攤平,點幾粒紅棗、花生于其表面;土柴灶燒火,蒸上一個小時以上,時時注意外鍋的水,隨時加入冷水補充。
25
傳承與風俗 · 霞浦松山茶餅
喝茶品餅,這個是霞浦的風俗美食的獨特吃法,而此餅也因此得名——茶餅。茶餅除了在品茗時的搭配,也還有別的妙用,霞浦人在訂婚的時候都會定制茶餅送給親戚朋友,所以也叫喜餅。
在霞浦至今還保留著訂婚時男方送餅的風俗習慣。訂婚所送人的茶餅,被刻畫成栩栩如生的鴛鴦,鴛鴦也穿上了紅色的外披,一共兩只鴛鴦,一只刻著禮品,一只刻著囍字,把新人的喜氣與祝福也一起分享給親朋好友,一起讓生活都甜甜蜜蜜。
做法:茶餅的餡由少量面粉混合花生、芝麻、麥芽糖、蔥油及少量花椒粉、鹽巴調制而成,因此烘烤后的成品香甜可口,外皮是接近曲奇的酥脆,入口松軟、內里粘稠香甜,口齒留香配上茶飲更是絕佳。
26
縣級非遺 · 霞浦糖塔
糖塔是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民間食品工藝中極富特色的品種之一。糖塔用白糖、色素等混合在鍋里熬煮化后澆入預制的各種花樣的木模中冷卻而成,品種有動物、花鳥、建筑物等,造型逼真,品種既可觀賞又能食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更為小孩所喜愛。
相傳,明嘉靖年間一個中秋夜,倭寇圍攻松城(即霞浦城關),當地民眾制作“光餅”作為抗倭將士的食物,但光餅干硬,于是制作糖塊以佐餐,糖化了又可解渴,后來倭寇退了,松城保住了。用于佐餐光餅的糖塊,由此被人們視為吉祥物流傳下來,逐漸演變成“糖塔”。
圖源丨寧德美食情報
做法:制作糖塔主要分成五大步驟,首先將雕刻有各種動物、花鳥的木模,放進水桶中泡冷水,再將糖放水鍋中予以溶化,等其全部溶成糖水后,加入色料并煮均勻,糖水需以杓器攪拌一番,使之成為「翻生」,再將熱滾的糖水注入木模中,等到全部倒滿,并于四周凝固后,再將中間內部尚未凝結部分倒出,使糖成為空心狀,即可掀開木模,變成栩栩如生的中空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