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
            2. 當前位置: 首頁 > 攝影景點 列表

              最新推薦:屏南廊橋

              發布:2014-03-10 10:19:59來源:霞浦攝影網
                  素有“萬山之縣”稱謂的屏南縣,山巒綿延,溪澗縱橫,深藏橫臥于山川溪澗的一座座古橋承載著古老的滄桑,無言地與青山秀水交織成悠遠的風景,為這片神奇的土地鑲嵌出一幅幅誘人的圖畫。
                  屏南橋梁之多,緣于這里特定的地理環境,高峻的山脈和彎曲的溪澗,成為阻隔山里通往外界的一道道關卡。先民們以不同的地形修建不同形式的橋,水流湍急、溪面窄處建石拱橋、石板橋居多;溪床平坦寬闊處多為木拱廊橋;而在一些淺水溪灘上,人們則開采天然石塊設置墩步,每石相距大抵四五十厘米,水淺時以此代橋,稱為矴步橋。
                  屏南現存古橋中廊橋居多,有53座,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3座木拱廊橋,其造型和宋代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如出一轍。國內許多專家考察屏南時都說,在中原地區早就失傳,想不到相同的景觀竟然在閩東屏南山區出現,真是令人驚嘆、稱奇。
                
                

                                                                 千乘橋
                  棠口鄉千乘橋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間,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權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長62.7米,寬4.9米,橋面距水面高度9.7米。東有石階40級,西有15級。一墩二孔,墩呈船形,為花崗巖石砌筑,墩尖端雕刻為雞頭形狀。每孔跨度27.5米。橋屋有24間99柱,懸山飛檐翹角頂,橋中設神龕,祀五顯靈官大帝。兩邊有條板椅,供行人憩息。兩旁尚存檔風板,以御風雨侵襲。建橋主繩寧邑張成德、張成來,副繩寧邑何開發、何奶興;石匠寧邑張成送。距橋十米處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廟、祥峰寺和兩口龍井,附近還樹有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千乘橋若長虹臥波,雄偉秀麗,橋志銘中“架木凌空,上擬虹橫百尺;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該橋的最好寫照。
                橋南端有四通碑記,其中三通記載著捐款人姓名與金額,一通為周大權撰寫的千乘橋記。碑文云:周制徒杠輿梁成,歲不廢修,今闕不講者,賴磐石之堅,一構動經數百載也。棠溪有橋,顏曰千乘,雙峰其對峙也,雙澗其匯流也。雖居僻壤,而北抵縣城,南通省郡,實往來之通衢。自宋以來,重建已三次矣,迨嘉慶十四年,兩河伯爭長,又蕩然無存。行人病涉,時以小艇濟之橋也,而變為渡焉。特是羲馭西沉,誰作漁郎之喚;鴨頭春漲,那為舟子之招。緬彼征人,其自涯而返者,來易更仆數也。爰與諸同人募金再造,于嘉慶二十五年仲冬下浣,重協力重興。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擬云橫百尺。自此乘駟長卿、騎驢高客以及農工商賈,咸不必于棠溪岸上復須一葦之杭,是禳往熙來,依然有千乘橋濟厥巨川也。落成后倚欄憑眺,爰窮源竟委而歷志之云。
                 

                                                                  萬安橋
                  萬安橋位于屏南縣長橋村,是我國境內現存最長的貫木拱廊橋,始建于宋元佑六年,清乾隆七年(1743年)再次重建,橋長98.2米,寬4.7米,橋面距水面高8.5米,五墩六孔,不等跨,橋屋建37扇152柱,橋面以規格木板鋪設,全橋巧奪天工、氣魄雄偉,遠望如長虹臥波。
                清貢生江起蛟詩云:“千尋縞帶跨滄洲,陽羨橋應莫比幽。月照虹彎飛古渡,水搖鰲背漾神州。漢家墨跡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錦渡浮來香片片,令人遙想武陵游” 。橋中墩有宋代碑刻,橋梁上有13幅楹聯。古代為“龍江八景”之一,有詩云:“橋接溪渠畔,遙瞻似彩虹。橫村連左右,隔水渡西東。雁齒休專美,鰲梁豈羨工。濟人傳舊政,今日不須蒙”。
                  萬安橋于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造橋
                  金造橋位于棠口鄉祭頭村金造自然村水尾,是屏南境內第三長木拱廊橋,2001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十月由貢生張永衢等人募建,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孟夏重建。橋堍以塊石砌筑,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長41.7米,寬4.8米,單孔跨度32.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屋建15開間64柱,九檁穿斗式構架,上覆懸山翹角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橋兩岸古樹參天,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清進士張正元詩云:“廿丈橋橫兩岸邊,眼看魚戲浪三千,前村犬吠花間客,隔水牛耕屋上田。雙澗波光搖遠樹,四山峰影倒長川,彩虹斜波浮云去,風約潮平鏡里天。”

              相關熱詞搜索: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免
            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