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村半月里、白露坑三古建
半月里龍溪宮
龍溪宮。它背靠彌勒山,面向玉兔山、東依燕鼎山、西臨月牙地,始建清雍正八年,建筑面積508平方米,硬山頂磚木結構,自南而北依次為戲臺、眾廳、神廳、神龕等,據《雷氏宗譜》記載:系先祖諳深易學堪輿雷世茂特延聘浙江石木工匠繪圖施工,工期一年有余,其戲臺藻井以五層方斗逐級裝嵌,形成既大四方斗,又呈小八角斗,遠觀為四方藻井,近視為八角藻井,臺中立柱既有柱頭斗拱,又有角科斗拱。由斗、升、翹、昂、拱組合,其工藝繁瑣細致,達到一斗三出跳,獨具畬族建筑特色,以達到以穩襯露以曲襯直,符合主人的要求。
宮內主祀五尊神。一是薛元帥(唐代將領薛仁貴)二是陳元帥(唐五代武將陳九郎亦稱九仙)左神龕為天后圣母、右神龕為陳靖姑夫人及平水明王諸神。而五位神各神誕節不但供全福,同時照樣巡游村境,并連演3天戲以示敬神。
雷氏宗祠
清雍正八年建的雷氏宗祠,由雷家四個兄弟合資興建,傳說在未建祠時,雷世茂選其埕基則費了一番心機,久選無法定局,偶然間發現自家放養一群牛歸牛欄后總是跑到一處空埕憩息,而此埕冬暖夏涼,而精通風水學雷世茂,則認為此地背靠狀元頂(形狀如帽),前為筆架山圍玉兔,此埕則是嫦娥奔月地也,最后確定此地建祠。該祠座北朝南,建筑面積136.9平方米,不包括外祠埕,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大門為牌樓式,規模不大,但古雅可觀。祠內梁架錯彩描金,祭臺前及內九幅工筆上彩畫,線條清晰神形畢露。祠內尚存清道光二十八年秋雷世儒為宗祠親書“鳳山衍慶”匾額,該匾長3.2米,高80厘米,匾中鳳山則指畬族祖居地“鳳凰山”恰是高辛帝鼻祖之地。
自建祠后人丁興旺,家道殷實又建堂舍,辦學堂,延聘教儒從事子弟教育,至光緒年間己有雷世儒恩賜武舉人,四人中文武秀才,一反純農耕作業步入仕途敲門磚。
雷氏三座古宅
半月里村現存三座古宅,系雷世茂五世孫雷世儒于清道光二十八年續建。在此之前雷志茂四兄弟己建有四座古宅,其中一座母宅只剩半座, 三座古宅風格大同小異,現僅舉雷世儒一座古宅作描述。
據說雷世儒古宅系道光年間世儒中了武秀才還經營商業,因此發家致富擁有田產480畝,以省誠大宅第藍圖作參考,建宅之前,世儒時年25歲,為求大吉,于是聘請泥木工匠,年齡均是25歲,建筑所有材料均從寧德一帶水路運至塘頭,再由工人搬回半月里,建宅所用泥木工達60多人,歷時三年告竣,且雷世儒為人胸襟博大,厚待師傅及民工,實行三天小宴、七天大宴,建宅耗資甚巨,據說花了8000兩銀元,宅第竣工,本準備在宅前立旗桿,不幸在立旗桿的當天,其二歲幼子夭折,眾人認為不利,于是就不再在門前立桿。該宅座北朝南,原建筑面積約951平方米,現建筑701平方米,為硬山頂磚木結構,俗稱“八扇厝”,依次為左右馬鞍墻,墻內安裝河卵石,入內為門廳邊門、照墻、回廊、前后天井、客廳、廂房共有38間,共126根立柱,盡管經風歷雨近二百年,但墻體基本保存完好,屋內有梁枋、隔扇、庭楣、雀替、琴桌、櫥柜鐫刻多以鳳凰、蝙輻、四燕為主間插人物花卉,工藝細膩,惟妙惟肖特別鏤空雕刻恰到好處。
而雷加上、 雷位進二座古宅分別建于嘉慶、道光年間,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為火墻包棟六扇厝。二座整體布局合理,給人視覺有種宅中有宅的感覺。
龍溪宮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氏宗詞和雷氏三古宅為附屬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