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灘涂攝影點(南線二篇)
發布:2014-08-08 21:06:53來源:霞浦攝影網
南線(二):涵江、北兜、大京、高羅、文岐、傳臚城堡風光
1、涵江風光: 涵江座落于閩東唯一有歷史記載的道教名山——葛洪山下,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集旅游、度假、避暑、休閑、運動、悟道于一體的理想風景勝地。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蠣名揚海內外。這里山海風光秀麗,自然條件優越,每當4——5月海帶豐收季節,瞞目盡是涼曬海帶的竹稈和勞作的場景。尤其最精彩的是晚間海帶分苗(12月份)和收割海帶時候, 夜幕降臨,一望無邊的海面上,千艘漁船,萬火齊明,匯聚成金光燦爛的光海。幽靜的水面船影、人影和燈影綽約其中,留下一個又一個綺麗的剪影,如詩如畫,給人一種恬靜美和對稱美的享受。

2、北兜風光:北兜位于霞浦東沖半島的北端,全程距縣城約30公里。在這兒不僅能看到日出,還能見到漁民們滿載而歸的場景,以及漁家姑娘編織、修補漁網等勞作場景。碧藍明凈的大海,一年四季總是風起浪涌,不停地沖刷著金色沙灘,仿佛在演奏著一曲曲美妙的《漁光曲》。搭配著天際邊的云彩和漂泊的漁船,透過咸腥的空氣用三分法構圖,以海浪承托云層,或用漁船承托云層,定會拍出主題鮮明的最佳來。

3、文岐風光:從霞浦出發經過長春鎮向南轉入文岐村,全程約40多公里。是東沖半島最美麗的內海灣的拍攝點之一,坐落于著名的黃瓜魚繁殖地官井洋與美麗富饒的東吾洋交匯處,一望無邊地海面常年種殖著大規模的海帶、紫菜,整個海平面,滿目盡是浮標點點,鷗鳥盤旋。勞作的船只在夕照下更加迷人多彩。文岐同樣是攝人心魂的美景點之一。拍攝時盡量拍一些大場景,盡量讓畫面的信息多些,盡量渲染光影效果,力求拍出海的氣勢,營造一種闊大的境界和一種撼人心魄的蒼茫感。

4、傳臚城堡 位于霞浦縣長春鎮傳臚村。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萬歷年間(1573~1619年)重修,呈正方形,周長640米,高約5米,寬3米。城分東、西、南3個門。依城四周植古榕等200多株。1986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熱詞搜索:
1、涵江風光: 涵江座落于閩東唯一有歷史記載的道教名山——葛洪山下,地處霞浦縣南部、東沖半島北端,距縣城18公里,是集旅游、度假、避暑、休閑、運動、悟道于一體的理想風景勝地。是霞浦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其優質特產晚熟荔枝和水產品海蠣名揚海內外。這里山海風光秀麗,自然條件優越,每當4——5月海帶豐收季節,瞞目盡是涼曬海帶的竹稈和勞作的場景。尤其最精彩的是晚間海帶分苗(12月份)和收割海帶時候, 夜幕降臨,一望無邊的海面上,千艘漁船,萬火齊明,匯聚成金光燦爛的光海。幽靜的水面船影、人影和燈影綽約其中,留下一個又一個綺麗的剪影,如詩如畫,給人一種恬靜美和對稱美的享受。

2、北兜風光:北兜位于霞浦東沖半島的北端,全程距縣城約30公里。在這兒不僅能看到日出,還能見到漁民們滿載而歸的場景,以及漁家姑娘編織、修補漁網等勞作場景。碧藍明凈的大海,一年四季總是風起浪涌,不停地沖刷著金色沙灘,仿佛在演奏著一曲曲美妙的《漁光曲》。搭配著天際邊的云彩和漂泊的漁船,透過咸腥的空氣用三分法構圖,以海浪承托云層,或用漁船承托云層,定會拍出主題鮮明的最佳來。

3、文岐風光:從霞浦出發經過長春鎮向南轉入文岐村,全程約40多公里。是東沖半島最美麗的內海灣的拍攝點之一,坐落于著名的黃瓜魚繁殖地官井洋與美麗富饒的東吾洋交匯處,一望無邊地海面常年種殖著大規模的海帶、紫菜,整個海平面,滿目盡是浮標點點,鷗鳥盤旋。勞作的船只在夕照下更加迷人多彩。文岐同樣是攝人心魂的美景點之一。拍攝時盡量拍一些大場景,盡量讓畫面的信息多些,盡量渲染光影效果,力求拍出海的氣勢,營造一種闊大的境界和一種撼人心魄的蒼茫感。

4、傳臚城堡 位于霞浦縣長春鎮傳臚村。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萬歷年間(1573~1619年)重修,呈正方形,周長640米,高約5米,寬3米。城分東、西、南3個門。依城四周植古榕等200多株。1986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