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傳統建筑和歷史紀念地
(1)傳統與鄉土建筑
傳統與鄉土建筑是建筑風貌或環境特色鮮明的居住區建筑。霞浦全縣各地人民生產、生活歷史悠久,形成了獨特的民風習俗和各具特色的傳統與鄉土建筑,保存較完整的有4個:畬族樟坑大厝、杯溪古厝、三洲古建筑群、董氏解元祠堂。畬族樟坑大厝位于祟儒鄉樟坑自然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同治年間,兩側附建子屋2座,形成3座整體銜接的古建筑。大厝座北朝南,呈棋盤狀,縱深60m,橫寬52m,占地面積3128 m2。大厝的裝飾比較講究,正廳高大,裝飾精致,門口、天井等多石雕裝飾,圍墻多為空心磚墻,獨具畬民族的大家族群體建筑特色。
(2)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地
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筑是歷史影響的人物的住所或為歷史著名事件而保留的建筑物。霞浦縣的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筑主要有3處:空海紀念堂、洋嶼燈塔、林良亭等,其中,1994年5月21日,中日兩國攜手于建成空海大師紀念堂,位于霞浦縣城關外的赤岸,是空海入唐求法的第一漂著地,與西安的空海大師紀念堂遙遙相對。紀念堂為仿唐式建筑物,典雅、莊嚴,前廳的中間端立著用檀香木雕刻而成的空海大師雕像。每年都有許多真言宗信徒前來朝拜。洋嶼燈塔為英國水警在清光緒初,建立于洋嶼島的導航燈塔。
(3)書院
霞浦縣歷代文人墨客休學、居住地較多,較有名氣的有梨花草堂、楊家溪書畫院。其中梨花草堂位于楊家溪畔的牙城鎮龍亭村,為唐金州刺吏林嵩隱居、著書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