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
            2. 當前位置: 首頁 > 霞浦旅游 列表

              霞浦旅游資源類型

              發布:2014-02-08 11:25:43來源:霞浦攝影網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的分類系統,旅游資源主要分為主類、亞類、基本類型3個層次,本次霞浦縣旅游資源普查中以國家標準中各種基本類型為綱。
                  結合前人工作成果,本次調查發現,目前霞浦縣共有可開發的旅游資源單體136處,涉及到7個主類,23個亞類,44種基本類型,反映出霞浦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類型較多。
                  其中:地文景觀類29處,占總數的21.32%;水域風光10 處,占總數的7.36%;生物景觀11處,占總數的8.09%;遺址遺跡12處,占總數的8.83%;建筑與設施 58處,占總數的 42.65%個;旅游商品4種,占總數的 2.94%;人文活動12處,占8.83%。
                  由此可見,霞浦旅游資源的特色是自然、人文兼備,以人文資源點綴和充實霞浦的山、海、川、島等優美自然風光。
                   

                  景觀建筑與附屬設施類

                  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亞類中包括的基本類型龐雜,有佛塔、塔形建筑物、樓閣、石窟、長城段落、城(堡)、摩崖字畫、碑碣(林)、廣場、人工洞穴、建筑小品11種之多。霞浦縣的資源類型主要有佛塔、摩崖字畫2個類型共7處。
                 (1)佛塔
                  佛塔通常為直立、多層的佛教建筑物。霞浦縣的佛塔有3處:虎鎮塔、云峰石塔、三佛塔。其中,浮山石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龍首山頂的虎鎮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七層實心石塔,高12m,座圍12 m,塔基為須彌座,后逐層向上收縮,每層八面均鑿有長形佛龕1個,內刻浮雕佛像,頂為葫蘆寶珠式,是典型的明代南方石塔造型。與虎鎮塔建筑風格相似的云峰石塔,位于下滸鎮云峰寺內,為明代建筑物。三佛塔位于柏洋鄉塔后村,明天順年間建,清同治、光緒年間兩度重修,懸臂式木結構,東西走向,長18.8m,高5.3m,橋面寬4.1m,橋亭正中置木龕,有泥塑泗洲文佛一尊。
                  (2)摩崖字畫
                  摩崖字畫是在山崖石壁上鐫刻的文字,繪制的圖畫。霞浦很多寺廟和山上都有摩崖字畫,增加了山峰和寺廟的文化內涵。如龍首山有宋朱熹白云深處石匾;明吳大傅夫婦墓志銘磚刻;清知府李拔春滿南天、長溪河源、比禮比樂,序賓序賢等碑刻手跡;民國陳立夫、陳肇英在留云洞各題寫楹聯1副;建國后,邑人邱峻、胡中立、游壽、黃壽祺等亦留有墨跡。在東沖口虎頭崗島斷崖上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貨救國摩崖石刻。在東沖村還有6處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摩刻石碑。其中,著名的摩崖字畫集中分布區有4處:東沖口摩崖石刻、壽山摩崖石刻群、留云洞摩崖石刻群、龍亭百龍圖。

                  綜合人文旅游地類

                  建筑與設施類旅游資源是指融入旅游的某些基礎設施或專門為旅游開發而建設的建筑物和場所。在人文旅游資源中,建筑和設施類數量最多,此類資源霞浦在資源調查中最為豐富,占了資源單體的大部分,達58處。本大類中包括七個亞類:綜合人文旅游地、單體活動場館、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居住地與社區、歸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在霞浦的資源單體調查中均有顯現,可見霞浦的人文資源豐富,歷史悠久。
                  1.綜合人文旅游地
                 (1)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
                  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是進行宗教、祭祀、禮儀活動場所的地方。也是本次資源單體調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霞浦縣的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主要特點是宗教建筑廣布,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或依山傍水,因勢造型;或雄踞頂峰,錯落有序;建筑技藝精巧,布局奇特。而且有很多寺廟都存留大量的摩崖石刻、珍貴碑文或雕工精美的石柱。但也存在不足,很多寺廟沒有什么知名度,進入狀況較差,開發困難,旅游價值不高。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主要有:松山天后宮、建善寺、留云洞、法華寺、龍首寺、古龍寺、七佛城、寶侖寺、西圣禪寺、河山寺、竹江天后宮、云峰寺、目蓮寺、觀音亭寨、金峰山白鶴觀、獅峰寺、天福寺、靈巖仙閣、留云閣、龍溪媽祖宮、觀音宮、安瀾后宮、觀音寺、龍潭寺等。龍溪媽祖宮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年久失修,其余的安瀾后宮、觀音亭寨、西圣禪寺、七佛城、龍首寺、法華寺、松山天后宮、建善寺、留云洞等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建設工程與生產地
                  建設工程與生產地是指經濟開發工程和實體單位,如工廠、礦區、農田、牧場、林場、茶園、養殖場、加工企業以及各類生產部門的生產區域和生產線。霞浦擁有多種性質的水陸生產游憩區域,并且在旅游開發價值方面都十分具有潛力。農業種植性質的有涵江茶場、涵江晚熟荔枝園,漁業性質的有溪南官井洋漁排和東吾洋海上田園。涵江茶場位于葛洪山脈西南向丘陵地,海拔300m左右,自然條件優越,現有茶園300余畝,主要開發品種有葛洪富鋅茶、葛洪開目綠、涵江大毫等。涵江晚熟荔枝園位于東吾洋海灣沿岸,依山面海,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其成為全國晚熟荔枝經濟栽培區北緣地帶,是我國最北的荔枝經濟栽培產區。東吾洋海上田園和溪南漁排形成霞浦奇特的海上景觀,成為地方特色旅游資源。
                 (3)社會與商貿活動場所
                  霞浦三沙港與臺灣基隆港一水之隔,兩岸漁民常在同一海區作業,對臺貿易存在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三沙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是國臺辦為具體落實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而在大陸批準建設的唯一涉及臺灣水產生產、銷售、加工的項目。該中心將建設成為大陸園區面積最大、交易量最多、產業鏈最長、配套設施最完善、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水產品集散中心,設有專用碼頭、漁船維修補給,水產品冷藏、交易、加工,行政辦公,生活居住等功能區及相關配套設施。
                  2.單體活動館
                  單體活動館中包括聚會接待廳堂(室)、祭拜場館、展示演示場館、體育健身場館、歌舞游樂場館五個亞類。其中,霞浦的資源單體主要體現歌舞游樂場館亞類,以白露坑畬民對歌臺為典型代表,對歌臺位于溪南鎮白露坑村半月里的水平梯田內,用翠竹搭建而成,以梯田為觀眾席,被指定為畬族三月三傳統歌會對歌臺。

                  遺址與遺跡類

                  遺址遺跡類旅游資源是指已經遺棄的人類活動遺存和人工構筑物,目前已不再有實際用途。本大類主要包括史前人類活動場所和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兩個亞類,在霞浦都有分布。其中歷史價值較高的史前人類活動場所有1處,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亞類中包括3個基本類型12處。
                  1.史前人類活動場所
                  霞浦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建縣歷史,遺留有諸多歷代社會經濟文化遺址,其中黃瓜山貝丘遺址代表的文化遺存距今約有35004000年的歷史,為4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遺址,說明當時已有以漁獵為生漁民聚居,其文化遺存的基本內涵中最具有代表性并最富特征的是橙黃陶、施方陶和彩繪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
                  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主要包括八個基本類型。霞浦此類資源中主要有影響力較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地3處,分別為赤岸空海入唐地、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團成立紀念地;軍事遺址7處,分別是外滸古城堡、傳臚城堡、大京城堡、呂峽古城、文洋古堡、牙城古城和海島地下軍事設施;交通遺跡1處,即通京古道。
                 (1)歷史事件發生地
                  霞浦建縣以來,曾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遺存許多歷史事件發生的紀念地,如赤岸空海入唐地、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團成立紀念地。其中赤岸空海入唐地位于霞浦縣城東郊赤岸村,赤岸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對外口岸和交通要道,是唐貞元20年日本高僧空海大師入唐求法的遇難漂著登陸點。如今,赤岸已成為中日文化交流之鄉,現建有空海紀念堂、赤岸文物陳列室、祭海亭和牌坊等,每年都有許多日本僧人及游客遠道而來尋蹤懷祖,觀光祭拜。柏洋鄉徐家大院位于具有革命傳統的柏洋鄉, 1935年8月,中共閩東特委霞鼎辦事處及其直屬機關團體在此辦公,為閩東紅色政權指揮中心之一。西圣寺位于鹽田鄉,1934年1月,閩東游擊隊攻打賽歧后,詹如柏、葉飛、任鐵鋒等率領閩東游擊支隊在此休整,并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團,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團成立紀念地。
                 (2)軍事遺址與古戰場
                  軍事遺址與古戰場是指發生過軍事活動和戰事的地方。由于明代時倭寇在我國沿海橫行,霞浦地處沿海地帶,容易遭受外來侵犯;自明代以來,為抵御倭寇,全縣沿海修筑了30多座防御性城堡?,F尚存27座,保留較好的有大京古城堡、傳臚城堡、外滸古城堡、呂峽古城堡等,被考古學者譽為古城之鄉。其中以大京古城堡保存最為完好,用花崗巖條石砌成,城周長2815m,城墻高6.5-9m,城堡外挖護城河850m,城北依山,地勢險要,城墻分東、西、南3門,南門額書千戶福寧、海崖屏藩;城內保存一條長1200m,寬4m,以花崗巖條石鋪就古街道。大京古城堡在當年防御倭寇侵擾及在其后的海防海戰中發揮重要作用,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保留有兩岸對峙時期的戰爭軍事遺址海島鄉軍事遺址。海島鄉扼守南北海上交通要道,瀕臨臺灣馬祖列島,在兩岸軍事對峙期間,海島鄉的西洋、浮鷹島上構筑了大量地下坑道等軍事設施建筑,曾經是兩岸軍事斗爭的前沿陣地和中國海軍的雛形誕生地,已成開展軍事教育和愛國教育的基地。
                  (3)交通遺跡
                  交通遺跡是指已經消失或廢置的交通設施。霞浦縣早在秦漢時期就開辟通京古道,作為古代行軍、旅商用的浙江入閩的主干道之一。陸游、王十朋、朱熹等名人曾經路過此道,并留下詩文、摩崖石刻。
                 
                  生物景觀類

                  本類旅游資源是指以生物群體構成的總體景觀,個別具有的珍惜品種和奇異形態個體。包括4個亞類,11個基本類型,本次調查主要包括3個亞類6個種類。由于霞浦擁有的生物景觀類資源一般都體量較大,大多數都可以獨立成為旅游目的地,具有較強的旅游開發價值。
                   1.樹木
                  (1)林地
                  林地是指生長在一起的大片樹木組成的植物群體。霞浦縣全縣林地9.94萬公頃。林分蓄積量99.67萬立方米。由于地理位置靠山面海,以基巖海岸為主,霞浦沿海岸線的沿海護林帶較少,因此,大多林地分布于霞浦下北部和西北部,均為次生林。包括全縣的森林植被多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山區,具備旅游開發價值的有楊梅嶺森林公園和楊家溪下游渡頭村的榕楓公園。楊梅林森林公園位于楊梅嶺國有林場境內,面積1200 hm2,以杉木和柳杉混交林為主。中心園區距霞浦縣城僅8 km,處于福寧高速公路城關和鹽田兩個互通口之間,可以開發霞浦森林生態旅游,以豐富霞浦縣旅游產品。榕楓公園位于牙城鎮渡頭村,面積16.67 hm2,園內分布萬株江南最大的純楓香林和17叢全球緯度最北的古榕樹群,園內的古榕群和楓香林已被國家林業部列入《中國樹木奇觀》。榕楓公園成為楊家溪風景區重要的特色景觀。另外還有楊家溪的楓楊林。
                  (2)叢樹
                  霞浦最典型的在典型叢樹分布在楊家溪風景區內的中古榕群,是全球緯度最北(北緯27°)的榕樹群;該榕樹群和楓香林均列入國家林業部所編的《中國樹木奇觀》一書。另外還有呂峽古城內的榕樹群。
                  (3)古樹名木(獨樹)
                  霞浦縣的古樹名木分布敖嶺的千年柳杉,溪南鎮紅山的桫欏,縣法院內的檜樹,縣政府內的古榕樹,牙城籮伍村植于北宋時期的鐵樹王,崇儒鄉西坪村的千年銀杏樹等。
                  2.草地
                  霞浦縣花崗巖或火山巖低山丘陵受海洋濕潤季風氣候影響,部分山丘頂部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形成局部的高山草甸,如位于崇儒鄉的古龍寺背后山丘上,山頂為一火山口湖,湖周邊為天然草地,面積約為70hm2。草場周邊植被良好,遠處山巒層疊,景色美麗。
                  3.野生動物棲息地
                  霞浦縣地處濕潤季風氣候區,寬廣的海域、灘涂以及營養物質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河口區域,成為海洋水生生物和鳥類理想的家園,也是游客觀鳥、賞魚、品海鮮的樂園。其中海洋生物主要棲息地有三沙灣、福寧灣、官井洋、東吾洋等,觀鳥旅游地主要是杯溪、羅漢溪下游入??诟浇鼌^域。

                  水域風光類

                  水域風光是指水體及其所依存的地表環境。本類資源中主要包括河段、天然湖泊與池沼、瀑布、泉、河口和海面,冰雪地六個亞類,霞浦的水域風光主要包括河段、瀑布、泉和河口海面四個亞類。
                 1.河段
                  河段是指可供觀光游覽的河流段落。全縣地表徑流受地形影響,地表水系集中在西北部山區,溪流均為由北向南匯流入海洋。主要河流有楊家溪、杯溪、羅漢溪、長溪三河等。其中楊家溪發源于拓榮縣洋頭村,流經福鼎縣桑園,經赤溪進入霞浦牙城鎮后,自北向南流經楊家溪、渡頭流入七都港,至鳳陽注人到牙城灣海域。全長58km,總流域面積334 km2。以其秀水青山、竹筏漂流、龍亭飛瀑、榕楓并茂為特色,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太姥山山、川、海三大游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杯溪源于柏洋鄉塔后,由北向南流經長巖、九龍坑、里馬,于上村、王高店之間匯集崇儒倒流溪支流,經龍鳳店,至鹽田村入海。全長56.60km,流域面積達286.80 km2;溪兩岸樹木蔥郁、植被豐茂,生態環境保護良好,保留有古官道、二十幾座古大厝;溪中盛產香魚、甲魚、淡水鰻、草蝦、中華毛蟹等淡水珍品。羅漢溪源于柏洋鄉洋里土勃頭村,呈西北一東南流向,經橫江、澳西、洋沙溪,于下村匯集桐油溪支流,出水磨坑、大橋頭入后港海。以其水質清澈、綠竹成蔭、白鷺棲息、怪石嶙峋、自然環境優美為特色,適宜開發探險和生態旅游。這三條溪流不但成為霞浦縣重要談水資源,而且對于調節霞浦生態環境、豐富生物多樣性和控制全縣旅游景觀格架起重要作用。
                  2.懸瀑
                  受花崗巖構造裂隙的控制和全縣地表徑流規模較小的影響。霞浦境內的瀑布規模均不大,較為典型的有龍亭瀑布(百丈飛瀑)、一貝瀑布和梅溪瀑布。龍亭瀑布位于牙城鎮龍亭村,由一級落差136m的文瀑和兩級落差為135.5m的武瀑布構成,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瀑布周邊峽谷險峻,地貌與人文景觀豐富。文瀑為福建省單級落差最高的瀑布之一,成為楊家溪風景區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一貝瀑布距縣城約5km,瀑布高約30多米,飛瀉直下,似銀練橫空,蔚為壯觀;谷底被流水沖成深潭,其間怪石突兀;四壁峻峭,蔥籠滴翠,景色清幽,成為一貝龍潭風景區重要旅游景點。
               梅溪瀑布位于鹽田西部的梅溪自然村,距鄉鎮2km,是一個交通方便,但鮮為人知的美麗的小瀑布,又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梅溪處女瀑。
                  3.泉
                  全縣較為典型的泉眼出露在溪西水庫的東坡龍井,龍井傳說美麗,景色壯觀,特別是雷雨天氣在水庫西面遙觀龍井,云騰電閃,雨點瞬間撲面而至,別具神奇色彩。
                  4.河口海面
                  霞浦縣分布有寬闊的海域和河流入??谛纬傻臐竦?。這些海域、灘涂、河口成為漁業養殖,生物聚集的理想場所,也是觀光游覽區域段落。霞浦影響力較大的觀光游憩海域主要有官井洋、東吾洋。官井洋地處三都港外,東起霞浦雷江島,西至寧德青山島、斗帽島,北接霞浦溪南港,南連東沖水道。東西長11km,南北寬約9km,總面積約100 km2。沿岸分布花崗巖和火山巖低山、丘陵。盛產大黃魚(黃瓜魚)、小黃魚、鱸魚、鮑魚、海參、海帶、紫菜、牡蠣、劍蟶等豐富的水產品,為全國最大的大黃魚生產基地,是發展海上漁排休閑體驗旅游的良好區域。東吾洋位于東沖半島西北側,南連官井洋,西接澳南,東至長春、下滸;南北長16km,東西寬約11km,總面積約170 km2;盛產大黃魚、長毛對蝦、蛤蜊、海帶等,素有藍色寶庫之稱;基巖海岸,岸線曲折,沿岸群山環抱,盛產優質小核晚熟荔枝。因此東吾洋將成為霞浦藍色濱海旅游精品的一個有機組成。

                  地文景觀類-島礁

                  本亞類只有兩個基本類型,即島區和巖礁。霞浦縣由于海岸線綿長,海面廣闊,擁有海域面積29592.6平方千米,散布大小不等的島嶼196個,明礁、干出礁、暗礁石共191個。島嶼地貌以低丘陵為主,土壤多為紅壤土,巖石多,植被少,水資源缺乏。島區年平均氣溫比縣城低2~3℃,降水量1080~1500mm,春季多蒙霧,夏秋之交外海島與受臺風影響大,全年基本為無霜凍。有人居住的島嶼有虎嶼、烽火島、北澳島、北礵島、竹江島、東安島、浮鷹島、西洋島和東沖半島等。其中具有較大旅游開發潛力的島嶼有:東沖半島、烽火島、竹江島、西洋島。
                  東沖半島位于霞浦縣南部,北緯26°31′- 26°48′,東經119°49′ -120°09′。北連福寧灣,與長春鄉漁洋悍與內陸相連接,連接處寬約1km;西南至北壁鄉東沖,與羅源縣鑒江半島隔海相望;東、南面臨外海,西北向為東吾洋、官井洋等內灣海域。南北長45 km,面積約285 km2。海岸線曲折,長約170km,多屬基巖海岸,沿岸岬角眾多。地貌以花崗巖丘陵為主,植被豐茂。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箭皇坪山海拔488.4m。半島上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尤以濱海沙灘、海島資源為特色,將是霞浦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烽火島位于霞浦縣三沙港對面,北緯26°55′,東經120°15′。島呈工字形,東西長約3.0km,南北寬約0.66km,面積約2.32 km2。地勢東低西高,最高點海拔155.2m,島上草叢植被較好,局部地段地形平緩、開闊。海岸線曲折,長約13.7km,沿岸港澳多。島周圍水深多超過10m,石斑魚資源甚豐。海島資源良好,淡水資源有保證,受臺風影響較小,具有較大的旅游開發潛力和近臺優勢。
                  竹江島位于內海,東吾洋內的北側,距沙江鎮沙江村約0.7海里。北緯26°46′,東經119°57′。島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0.58km,南北寬0.18km,面積約0.106km2。海岸線較平直,長約1.36km。地勢東向偏高,最高點虎頭崗海拔47.3m。東南部地表多為巖石,西北部地表為沙質土壤。島四周灘涂面積約40 km2,盛產烏繪、牡蜘??梢越Y合海鮮、美食開發漁家樂等旅游項目。
                  西洋島位于海島鄉,北緯26°29′~26°31′,東經120°01′~120°04′。南北長約5km,東西寬1.58km,面積約7.9 km2。海岸線長17.78km,岸坡較陡。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煙臺頂海拔220.6m。北部山丘植被良好。周邊海域帶魚、墨魚、鯧魚、蝦等資源豐富,是福建最早開放的民間對臺小額貿易窗口。島上有富有革命歷史傳奇色彩的洋嶼燈塔??梢蚤_展海島探險、觀光和戰爭體驗等旅游項目。
               縣內海域島礁又花崗巖或火山巖構成,多沿海岸和島嶼的邊沿分布,成為霞浦縣濱海風光的重要構景因素和資源多樣性重要條件。其中明礁、干出礁面積達100 m2以上的有40個。

                  地文景觀類-山石,巖洞和岸礁

                  本主類的旅游資源指長期地質作用和地理過程形成并在地表面或淺地表存留下來的各類景觀。本主類旅游資源通常被稱為地質地貌旅游資源,且分布面積大、類型多、直觀性強,一般可以直接構成景觀,是旅游資源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
               本主類的旅游資源包括5種亞類,即綜合自然旅游地、沉積與構造、地質地貌過程形跡、自然變動遺跡、島礁。在這5種亞類中,霞浦具備地質地貌過程形跡、島礁2個亞類。
                  1.地質地貌過程形跡
                  地質地貌過程形跡亞類中包括凸峰、獨峰、峰叢、石(土)林、奇特與象形山石、巖壁與巖縫、峽谷段落、溝壑地、丹霞、雅丹等14種基本類型。霞浦的地質地貌比較特殊,由構造地貌、海蝕地貌等類型組成,地表分布大多為火山巖和侵入巖,因此形成了許多花崗巖穹隆狀低矮丘陵、外形奇特的象形石、巖石洞穴和岸灘等豐富的景觀。
                  (1)山丘、凸峰
                  霞浦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多低山丘陵是霞浦全縣的地貌特征,西北的低山過渡到東南的丘陵和臺地,山丘綿連,峰巒起伏。主要低山丘陵和凸峰包括目海尖、葛洪山、龍首山、玉山、紅山、南太姥山、寨崗山、金峰山等。其中,目海尖為境內最高凸峰,海拔1192m,山體呈錐體形,氣勢雄偉、挺拔,修建有目海尖供奉道教的地方。龍首山在霞浦縣城北,形如龍首,植被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良好,同時,山中留存有名剎龍首寺、芙蓉臺、望海樓、石澗堂、虎鎮塔等名勝古跡和白云深處、海國桃源等摩崖石刻,已成為縣居民登山健身、宗教朝圣、休憩娛樂的理想場所。葛洪山位于霞浦縣南部的涵江村,東入福寧灣,西臨東吾洋,是霞浦縣遐邇聞名的道教名山,主峰海拔605m,氣勢雄偉,奇峰突兀,以峰、崖、洞、石和道教文化稱勝,也是登高觀海、觀日的最佳視點。葛洪山原名高平山,相傳東晉時道教煉丹(術)家、葛洪到此修道煉丹,并被《中國道教大辭典》列為中國道教名山之一。其它火山巖和花崗巖體構成的凸峰大多生長有次生林木、奇花異草,并分布有各種奇特象形山石、洞穴和人文景觀,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潛力。
                  (2)奇特與象形山石
                  奇特與象形山石是花崗巖體在地質營力作用下,產生各種節理、裂縫,并長期遭受風化、剝蝕、崩塌,形成的各種形狀奇異、擬人狀物的山體或巖石。霞浦縣地貌以火山巖、花崗巖低山丘陵為主,又處于濕熱季風氣候區,風化剝蝕作用強烈,因此,境內奇特與象形山石分布甚廣。其中著名的有3處:蓮花嶼、雄獅下山、仙人石等。蓮花嶼位于溪南鎮傅竹村前的鹽田港中,是從海底陡然升起的一座石崖,遠觀似一朵在茫茫大海中盛開的蓮花。雄獅下山位于楊家溪中有河流凸岸的山脊上,遠觀形似一座雄獅,把守著楊家溪。仙人石位于下滸鎮仙人下自然村的一座山頂上,酷肖人形。
                  (3)巖石洞穴
                  霞浦縣巖石洞穴多為花崗巖體風化、剝蝕和崩塌堆積形成的。各個洞的規模不一致,并賦予了各種民間神話傳說,對游客極具吸引力。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鬼洞、將軍巖洞、龍鰻洞等。
                  (4)岸灘
                  霞浦縣位于東海南部,海域面積寬廣,約占寧德地區海域面積的64%。境內海岸大部分為基巖海岸,岬角突出,岸線曲折綿長,構成眾多天然的港灣,沿岸沙灘、泥灘、礫灘兼有,海岸地貌獨特。全縣海岸線長達404千米,淺海灘涂面積達693.4 km2,岬角85個。大多數的海灘沙質細膩,坡度緩和,海水透明度高,風浪較小,規模適中,是開發為海濱旅游休閑度假地的良好場所。其中著名的有大京沙灘、外滸沙灘、高羅沙灘、呂峽沙灘、北兜外海湖沙灘、小呂沙灘、小西洋島沙灘等,前五個沙灘被稱為霞浦五大沙灘。
                  北兜外海湖沙灘位置較好,是東沖半島離縣城最近的沙灘,與高羅沙灘僅一山之隔。沙灘長3000m,寬300m,呈長條狀,沙質細膩,坡度平緩。沙灘外還有佛堂、短尾嶼等島嶼,如閃爍珍珠般成串排列,似乎將碧藍海水圍成一個小湖泊,以海的浩瀚和湖寧靜為特色。
                  高羅沙灘位于霞浦縣長春鎮亭下溪村,距縣城35km。沙灘寬闊平坦,長達3500余m,寬500m,面積達1.75km2,沙質潔凈,色彩純正,海水清澈;海灘前方的海島奇秀俊美,海灘背后的防護林繁茂,樹木高大,形成以碧海、金沙、綠樹、奇島為特色休閑度假旅游地?,F已初步開發海上游艇、垂釣、燒烤、度假等旅游項目。
                  大京沙灘位于長春鎮東南部的大京村附近海岸,呈半月形,沙灘南北長3000m,東西寬200 m,沙質細膩,顆粒均勻,幾乎不受污染,海貝殼品種豐富、色澤鮮艷,部分地段有岸礁。內側有千畝木麻黃防護林以及明代古城堡等名勝古跡和神話傳說相襯托。是一處金沙碧水的海邊天然旅游勝地,素有福建夏威夷之美譽。在沙灘前方800 m處,屹立一座奇特的筆架山海島,沿岸已在建度假別墅群。
                  外滸沙灘位于下滸鎮外滸村東側,與海岸平行,呈新月形。沙灘南北長1500m,東西寬300m,面積約0.4 km2。沙灘由細砂組成,沙質細膩、清潔,水質好,風浪較小,灘前水深2~10m,是一個天然的海濱浴場,素有閩東北戴河之譽。沙灘兩邊的礁石延伸數10km,呈紅褐色,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呂峽沙灘位于呂峽港北側,與海岸平行,呈弧形。沙灘南北長1200m,東西寬50m。沙灘由石英砂粒組成,沙質顆粒細,水質受到一定的污染,沙灘上有塑料、泡沫等固體廢棄物。

                  旅游產品類

                  旅游產品類旅游資源是指市場內為旅游者提供的物質產品。主要包括地方旅游產品一個亞類,其中為菜品飲食、農林畜產品及制品、水產品及制品、中草藥材及制品、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日用工業品和其他物品七個基本類型。霞浦旅游產品主要包菜品飲食、水產品與制品、農林畜產品、傳統手工藝品4個基本類型旅游商品。
                  1.菜品飲食
                  菜品飲食是具有跨地區聲望的地方菜系、飲食。霞浦有名的菜品飲食有地方風味小吃龍蝦戲珠、菊花煎蛋和城關的阿氣湖湯、阿達元宵,三沙的下南湖、魚肉酥等。
                  2.水產品及制品
                  水產品及制品是具有跨地區聲望的當地生產的水產品及制品。霞浦的水產品豐富,其中著名的水產品與制品有大黃魚、七都鱘、香魚干、縊蟶、花蛤、紫菜等。
                  3.農林畜產品
                  霞浦縣地處濕潤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地方物產豐富,較出名的農林畜產品有:涵江晚熟荔枝、芙蓉李、涵江茶葉、杯溪柿子、枇杷、優質地瓜、柑桔等。
                  4.傳統手工藝品
                  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是有跨地區聲望的當地生產的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霞浦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工藝有木雕、石雕、泥塑、篆刻、燈彩、剪紙、畬族服飾、竹編織產品等。其中鹽田竹編、柏洋草織傳存與發展較好。

              相關熱詞搜索: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免
            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