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
            2. 當前位置: 首頁 > 霞浦旅游 列表

              霞浦,一座叫紅的山/謝宜興

              發布:2022-01-26 19:55:33來源:霞浦攝影網


              微信圖片_20220126195224.jpg

              三十多年過去,常常想起在溪南鎮上中學教書時,每年秋天重陽節前后,領著學生們到周邊山野秋游。六年時間,去得最多的就是學校邊上長興村后的“紅山”。

              那時,我不知道紅山就是“霞浦山”,不知道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寧州升府附設霞浦縣時,縣名即來自于霞浦山。

              《八閩通志》載:霞浦山在四十七都。昔有陀羅仙翁者居此。宋謝邦彥詩:“十里灣環一浦煙,山奇水秀兩鮮妍。漁人若問翁年代,為報避秦不計年?!?br/>

              詩人謝邦彥系宋建炎二年(1128年)進士,官至江西廉訪司提刑。其晚年定居于長興村古堡邊上的宅里湖,《霞浦山》寫的便是他村居所倚靠的家山。

              可我想,就是今天,在霞浦,又有多少人知道縣名的由來?有多少人知道霞浦山位于何處?多少人登上過霞浦山?

              霞浦山,像一座寥落的古寺,我想為它上一炷香。我想紅山不應是如此寂寞的“紅”!

              去年國慶,我執教的第一屆學生回母校開同學會,我應邀參加,并與他們再次同游紅山。

              通往紅山的路新修了小車可勉強交會的水泥路,從長興村后、埔坪村邊盤旋而上,沿途可見果園林地,以及人煙稀疏凋敝零落的院前、油竹灣等小村。透過車窗看往山上,郁郁蔥蔥,滿目蒼翠。

              車子在半山之上一個停車坪停下,抬頭便看見新修建的云秀宮。飛檐翹角,色彩斑斕,在秋天的山中獨自絢麗。

              以往每年重陽節,當地和鄰縣福安、寧德的畬族青年男女,常聚集于云秀宮前的空地上,對歌“打擂”,交友尋歡。

              從云秀宮前的山路拾級而上,路兩邊長有沿途最稠密的林木。穿過林蔭下的石路,十多分鐘便來到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紅山梨花洞。

              梨花洞還是三十年前的樣子。洞口插著彩旗系著紅絲帶擺著香爐,洞口左側石上依然可見鐫刻的、署“光緒乙亥年正月”霞浦知事“王邦懷書”篆體“梨花洞”三字。不同的是洞前修起城堞似的護墻,右側新建了一個亭子。洞口周圍找不到我記憶中一簇簇一片片金黃的野菊花。

              入洞口沿石階往洞里走,有一可容十幾人的石室,室內有石凳、爐臺、香燭。斜下再往里,石徑收窄,陰暗潮濕,要打開手電筒才能看清路徑,彎腰摸索方可前行。當地傳說梨花洞可直通官井洋,從這里投入的扁擔,會從官井洋漂出來。

              各志書均有記載的“陀羅仙翁”便居此修煉。文友末摘花從《福寧州志》查得陀羅仙翁確有其人,叫莊元美,四十八都霞浦人。曾夢到陰府,得知自己乃陀羅星化身,于是覺悟?!白允遣皇碂熁?,惟食野果?!庇谒吻懒辏?170年)端坐而化,世稱“陀羅仙”。

              由梨花洞上行,有一小道荒徑,十分鐘便可登頂。有一說法是從云秀宮、梨花洞到山頂一路,南側是霞浦山,北側是小洪山,霞浦山為小洪山南支。其實,登上山頂一看便知,霞浦山與小洪山是完全一體,像一頭向北的駱駝,一山兩峰。

              微信圖片_20220126195233.jpg

              小洪山也稱小葛洪山,以示區別于沙江鎮的大葛洪山。相傳晉代葛洪也曾在此煉丹。當地人把霞浦山和小洪山都稱作紅山,我想多半是最初稱作洪山,后來諧音所致。

              當然,也有說是過往官井洋的行船者,在秋冬時節傍晚,夕陽下遙望此峰,晚霞散綺,余暉澆灑,一座山泛著紅光,故稱“紅山”。

              站在紅山頂上兩個“駝峰”之間,沿上山方向面西遠眺,是通往鹽田的西港洋,洋中浮著蓮花嶼,更遠處可見福安的白馬港入???、大唐火電廠高聳的煙囪及滾滾白煙,俯瞰山下則是傅筑、老鴉頭、霞塘等村莊;轉身向東瞻望,山下果林田園層次分明,古稱“霞浦頭洋”的溪南鎮村盡收眼底。

              遺憾的是山下不見了霞浦江。據志書記載,霞浦山是因為山下有霞浦江, “日出照映,江水如霞,故名?!庇州d,“海潮入縣西四十六七都為霞浦江”。霞浦江又叫霞浦港,“沿流曲折,抵鎮江塘,塘上為田,田上有村為鎮江村。村有橋曰慈壽橋,藍溪之水所由匯也。過橋有村曰藍溪村,又曰溪南村?!?br/>

              可見舊時海水從官井洋可直抵如今的溪南鎮區,舟楫之便帶來的集市繁榮不難想象。

              作為海潮與溪流交匯的水道,霞浦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作為圍墾工程填海造了地,只為“滄海桑田”一詞留下一處無名的注釋。

              從登頂位置沿山脊往北走,不遠處是幾塊交錯的巨石,其中一石有一小窟,窟中積水,終年不涸,人稱“不干泉”,視為神跡。

              以往每次登臨,到此便折返下山。這回我決計走到山之南,要在紅山之巔最南面俯瞰家鄉的海,想象遠航歸來的船民在海上看到霞浦山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小時候聽外公說,行船走馬三分命。他年輕時置有大木帆船,經營往來福州貨運,每次船過北茭和東沖口的駭浪驚險,使他說起船入官井洋、看到霞浦山時的那份親切,就像歷經甘苦的游子看見母親一般。

              而我想,霞浦山守著霞浦縣的南門,確實像一個日夜等待兒女遠游歸來的母親。對于航海歸來的人,她是航標,象征著平安,更是家的溫暖。

              往南的山脊有一條依稀可辨的草徑,在高過人頭的雜木林中穿行,約十分鐘,便抵達山峰的最南端。

              我們還發現了一處可供休息的好地方:一棵叫銀鉤花的樹,高大,冠蓋如傘。樹下平地,一層厚厚的落葉,無雜草,可避雨,可乘涼。

              由于林木過頭,我們掰開樹枝,才能看清山下景致。也由于面前再無遮擋,遠山近海一覽無遺。左前方可見東安島和東吾洋,正前方入目是官井洋上的漁排田田、漁船點點,洋中的白匏山、長腰島以及遠處的青山島和三都澳,右前方甚至能看到寧德蕉城八都溪的入???。

              微信圖片_20220126195239.jpg

              一重重山,連綿逶迤,卻似門戶;一片片海,遼闊浩淼,但又包容;一朵朵白云,飄逸浪漫,總不離天際;一座座漁屋,規則有序,可是別樣的煙火人間。

              因是正午,我們看不到山海水天之間的光影變幻。若是早晨或傍晚,朝暉霧靄與晚霞落日下山重水復的海天光影組合,不知能衍化出多少奇幻神妙的鏡像!對于追光逐影的人,將捕獲怎樣的快樂與享受!

              我想,如果在這里開辟幾個攝影點,怕是霞浦縣點位最高、視野最開闊、景深最繁復、最有廣度和層次感、意義也最不同的點。

              如果說霞浦縣是攝影家的天堂,那么霞浦山無疑是攝影家們尚未發現的、天堂里的最高殿堂!

              如果地方政府能夠認識到霞浦山之殊美與深意,對上山及山頂的道路進行修建,在山頂上造些架高的觀景臺,并把山中的其他景點包括發現孑遺植物桫欏的山澗等連接起來,打造霞浦山景區;要是能整體規劃建設則更好,再與相距不遠的畬族歷史文化名村半月里形成互動——

              那么,紅山能不紅起來么?


              作者簡介:

              謝宜興,福建霞浦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相關熱詞搜索: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免
            3. <u id="hqbxp"></u>
              1. <u id="hqbxp"></u>

                      1. <i id="hqbxp"><bdo id="hqbxp"></b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