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的城堡
去過霞浦的驢友,大多數都是到海灘拍些灘涂或日出,很少有再深入地去轉轉的。
霞浦位于福建東北部。據說,霞浦縣境內明代曾建有50余座城堡,主要是“因寇盜之備,復棋置而星錯矣。夫其變也,有城堡以資其捍衛”。也就是說是為了御防倭寇與山賊海盜帶軍事性質的防御設施。但是有的城堡是為了御防海潮侵襲的,比如距縣城大約5公里的松山小城即是。
最早的城堡是“大京堡”,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十年,最晚的城堡是錢庫土堡,建于清代后期。
現在這些城堡大多已毀,所剩無幾??h城最后一段西城墻,因隱于民居內,一直保留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后來為了縣城發展,拓展龍津街(當地人稱之為城西路),而拆除,變成了大街。
1、松山堡。在松港社區松山村,堡以內舊稱“城仔里”,已毀。
2、赤岸堡。在松港社區赤岸村,明朝赤岸人林愛民撰有《赤岸堡記》記述建堡的目的與過程?,F存部分墻垣。
3、江邊堡。在松港社區江邊村。已毀。
4、牙城堡。一名“鳳城”。城內叫“牙城”,城外西面叫“西門外”,南面叫“南門外”,東面叫“東門外”,東南面叫“孟路下”,現存部分墻垣和東門。
5、云陽堡。在牙城鎮文洋村。保存較好,前幾年重修墻頭。
6、橫山堡。在牙城鎮洪山(舊叫“橫山”)村,已毀;
7、桃城。在三沙鎮區西面半山,已殘。
8、沙洽東西二堡。在沙江鎮區。明朝嘉靖年間初建,民國元年(1912年),鄉人湯乃賜拓東堡地址鬻(賣)于人,以其金(錢款)筑東堡北門。今毀。
9、南屏堡。在沙江鎮南屏村,已殘。
10、臨江堡。即厚首。在沙江鎮厚首村,今殘。
11、竹嶼堡。古稱“筑嶼堡”。在沙江鎮竹江村。明朝村人張于卿(職孝廉)撰《竹江圖引》記錄有建堡之事。今毀。
12、古縣堡。在沙江鎮古縣村。今存。
13、沙塘堡。在沙江鎮沙塘村。今殘。
14、下村堡。即方厝城。在沙江鎮方厝城村。有二層城,內一層,謝姓筑;外一層,方姓筑,故稱“方厝城”。
15、涵江堡。俗稱“蚶澳”,在沙江鎮涵江村。堡以內謂之蚶澳里,堡以外謂之下嶺。
16、小馬堡。在沙江鎮小馬村,今殘。
17、龍灣堡。在沙江鎮龍灣村。今殘。
18、北堡。在沙江鎮八寶村。當年有八姓大族共筑城堡,現存陳、林、梅、彭等姓氏。今殘。
19、棠源堡。在今長春鎮鎮區。長春鎮區明朝叫“棠源”,該堡今毀。
20大金堡。在長春鎮大京村。原為明初千戶所駐城。江夏侯周德興復筑。明朝鄉人吳堊(上“西”下“土”)撰《續大金所拓西南城碑記》記述城堡初建與擴建的經過。今存,前幾年民修公助修葺一新。
21、洪江堡。在長春鎮洪江村。清同治初,有塑匠吳金穆者號“石泉”,積百余緡錢,本來想用以娶妻和擴大生意。正好遇到浙江平陽發生“金錢會”農民起義事件,他便倡議修筑洪江土堡防御“寇”(舊時把農民起義也稱為“賊寇”),經費不足,又借貸把工程做完成。之后他逐年將替人塑佛像和神像的收入,用以償清借貸的子錢及母錢。就連零數幾十錢都補償人家,受到縣官和鄉人好評。今殘。
22、漁洋堡。在長春鎮漁洋村。今殘。
23、武曲堡。在長春鎮武曲村。今殘。
24、傳臚堡。在長春鎮傳臚村。今存,前幾年有修葺。
25、武崎堡。即武岐,在長春鎮武岐村,今毀。
26、長溪堡。在長春鎮長溪村,今殘。
27、積石堡。在長春鎮積石村,今殘。
28、羅浮堡。俗呼“羅湖”。在長春鎮羅浮村,今殘。
29、閭峽堡。在長春鎮閭峽村,原先在明朝嘉靖年間筑舊堡。后因人煙稠密,又拓地東旁復筑一堡曰“新堡”。
30、上洋堡。在長春鎮上洋城村。今殘。
31、高羅堡。在長春鎮高羅村,今殘。
32、下滸堡。在下滸鎮鎮區,今殘。
33、文星明堡。俗名“文星坪”、因宋時朱元晦避偽學之難,逃難至此,仰觀天象曰:“文星其復明乎!”遂以名其村。在下滸鎮文星明村,今殘。
34、塘頭堡。即北港。下滸鎮,今殘。
35、赤崎堡。下滸鎮赤岐村,今殘。
36、長頭土堡。在北壁鄉。明時公建。建后不久即被倭寇攻破而毀。
37、霞江堡。在溪南鎮。今毀。
38、硯江堡。在溪南鎮,今毀。
39、塘邊堡。一作“長邊”,又名“長興”。在溪南鎮長邊村。今殘。
40、臺江堡。一名“臺澳”,在溪南鎮臺江村,建后不久即被倭寇攻破而毀。
41、東安新堡。一作“東蚶”。在溪南鎮東安村。已毀。
42、西庵堡。一作“西蚶”。在溪南鎮西庵村。已殘。
43、青灣堡。在溪南鎮。今毀。
44、七佛城。在水門鄉玉山次峰頂。有說是唐朝時建,有說是宋朝時建,筆者認為當在明朝中后期時建(筆者有考證之文,待后粘貼)。今存。1991年前后由霞浦縣城一批熱心人捐資修葺。
45、錢庫土堡。在牙城鎮渡頭村田古后自然村。清朝后期建。